“当前,世界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已成为更具国际影响力、创新引领力、道义感召力的负责任大国,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将进入一个可以更有作为的新阶段。在此背景下,中国品牌建设也必将迎来大发展大繁荣的新时期。”5月12日上午,原中央外办副主任、中国前驻英国大使刘晓明在2024品牌国际传播高峰对话上对中国品牌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就如何提升中国品牌国际影响力提出“五个坚持”。
当天,2024品牌国际传播高峰对话在浙江德清举行。本次高峰对话由参考消息报社主办,是2024世界品牌莫干山大会系列活动之一。
刘晓明指出,品牌建设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的重要体现。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一大批中国品牌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步和成绩。从国内看,全社会的品牌发展理念与时俱进,品牌发展氛围日益浓厚,不同领域、地域、行业的品牌竞相涌现、各展风采;从国际看,随着我国对外交往与合作不断深入,中国品牌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中国产品、中国服务、中国标准扬帆出海、走向世界。中国高铁、光伏产品、智能家居产品、无人机、新能源汽车和电商平台等成为国际市场上靓丽的“中国名片”。
他说,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和把握中国品牌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在国际上,中国品牌发展仍面临五大挑战。
一是外界认知挑战。中国知名品牌数量还不算多,不少品牌的国际知名度仍然较低,品牌大而不强、强而不精等现象依然存在。
二是市场竞争挑战。中国品牌仍需要面对来自当地品牌和跨国公司的激烈竞争。
三是国际合规挑战。国际市场的法律法规体系差异给中国品牌带来法律风险和挑战,包括知识产权、税务和贸易限制等问题。
四是文化差异挑战。中国品牌需要克服文化差异和“水土不服”,理解并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消费习惯、审美观念等。
五是贸易保护主义挑战。美西方逆全球化、经济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小院高墙”以及“脱钩断链”带来的风险增大;一些国家对中国品牌设置反倾销、技术壁垒等,增加市场准入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