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一定离不开人,一家公司为什么要设立企业文化,文化和组织有什么密切关系呢?
文化在组织中起到重要支撑的作用,文化也是你的选择,你既然选择了这家公司,就要认可它,并且自愿融入进去。企业在不同阶段需要的文化是有所不同的,随着公司的快速发展,人员架构的逐渐充足,业务的调整,市场的情况等等、文化也会发生转变。
文化就是帮助企业建立:持久、健康、效果、生生不息、独有特色的公司品牌。
塑立自身的企业文化就是把"道"走出来。
文化是一家企业的"灵魂",寻找合适的文化,才是最适用的。文化有“看的见”的,也有"看不见"的,看不见摸不着的才是一种韵味。
一:【信】信念。
①:走进你公司的人都是“趣味相投”且志同道合的人。
是真正愿意与公司一起共创事业,有共同价值观的人。企业文化不是做样子表面功夫,也不是喊口号,也不是挂在墙壁的美观墙,它不是一种形式,它是对未来的一种理想,坚定公司的决策,追逐梦想的信仰。
②:企业文化建设初期,先坚定核心第一圈管理层团队,在逐步贯彻下去。
企业文化一般都来源于老板的思想,管理层应该是最先支持且贯彻落实的,以身体力行的行动方式让企业文化发挥作用,员工自然会看到且相信文化的力量。
所以,文化会跟着管理者的行为准则,让员工对文化有所认识。一个不合格的管理者,当他自己没做到的时候,只是过于形式,但却要求员工去执行,员工是不会信服的,反过来会认为是公司文化的问题,可见管理层就是一家文化的“代言人”。
③:因为相信,所以看到。
文化是虚的,但是要实做。在互动中建立共识,润物细无声的渗透给员工,企业文化是为了更好的配合,而不是为了文化去协作。
不要让文化孤立而行,让文化充分体现价值,积累过程中配合着文化活动以及文化背后对员工督促和影响。
例如:通过员工价值观的体现、文化在团队中的作用和帮助、自我修养的提升、违背价值观,触碰"高压线"的后果等案例强化文化的作用和认知。
当文化真正贯彻的时候,就会和运营、战略起到连接的作用。
二:【愿】意念。
①:佛家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也就是说,如果心是散乱的,就像光如果普照四方,透过放大镜,却无法穿过一张纸;如果把光集中到一个点,透过放大镜,集中焦距到一个点的时候,它能生火。
所以说:当我们把意念集中在一点的时候,这种力量产生就非常大,无法想象,无事不办。
让员工真正的有使命感,因为意念,不让心散乱,才能汇聚力量,实现共同的愿景。
②:愿景,也是一家公司未来的战略,也可以理解为远景。
每一家公司都是想长远发展的,愿景就是对未来的希望。
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崛起新生力量。这个人要适应公司的节奏和步伐,高度认可并执行公司的企业文化,且能很好的传承下去,实现公司的愿景。
而这离不开人员的培育和培养,一个公司的强大,离不开人,员工才是生产力的创造者,所以要培养一群人,真正的让公司愿景是每个人奋斗的希望。
三:【行】信念+意念。
事在人为,人在做事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摇摆不定,这时候信念和意念就为行动起到支撑的作用。
①:要想文化做的好,领导必须行的好。
文化是做人和做事的方法和准则,一家公司要充满斗志和激情是成事的重要因素,企业文化就是为了帮助全员“思想统一、行动一致”。
在“行”上,如果完全靠管理就是被动的,领导者要通过实际的行动,感化员工,帮助员工激发能动性。
如果时间都花费在管理上面,盯着员工去做事,这个管理者一定是有缺失的,好的管理者会激发员工的自动自发,主动的去完成工作,把经历花费在运营、实现目标和培养员工发面。
这就需要,管理者要自身多修炼,多花时间组织你的团队,善于发现问题,化解问题,有担当,树立榜样。
②:制度是硬的,但文化是软的。
如果公司治理只会硬是不行的,显得没有人情味,太软也不行,就不会有发展。凡事都靠制度管理,就会受限,框在框里,无法跳出,就不会创新。
制度要和文化相配合,法治靠制度,心治靠文化。
文化是能触动每个人的内心,激励内心;制度是评判的准则,这样一软一硬起到平衡作用。
企业要寻找适合自己的文化,文化要自信,真正的运用贯彻下去,才能真正的发挥自用。一家公司,大家都是有缘才相聚,因道结合,有共同的理想,坚定不移的共同前进,未来的愿景就会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