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举办文科及师范类专场招聘会

       作为2025年“百万学子留辽来辽”专项行动系列活动之一,辽宁省文科及师范类专场招聘会在鞍山师范学院举行。活动汇聚178家用人单位,提供就业岗位2100余个,覆盖教育、金融、新媒体等八大领域。

2025-04-28 10:07:24
逆周期调节加码 更多稳就业稳经济举措可期

       对冲外部压力、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国务院常务会议释放出更强政策信号。国务院总理李强4月1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稳就业稳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举措,听取“3·15”晚会曝光问题处置情况汇报,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救助法(草案)》,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修订草案)》。

  会议指出,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要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加力落实《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的政策措施,锚定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着力稳就业稳外贸,着力促消费扩内需,着力优结构提质量,做强国内大循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鼓励企业积极稳定就业,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扩大以工代赈等支持,加强就业公共服务。要稳定外贸外资发展,一业一策、一企一策加大支持力度,支持外资企业境内再投资。要促进养老、生育、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扩大有效投资,大力提振民间投资积极性。要持续稳定股市,持续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相关举措一旦推出,要直达企业和群众,提高落地效率,确保实施效果。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一季度经济开局良好。一季度GDP同比增长5.4%,增速高于去年全年5%的增速,也高于去年一季度5.3%的增速。不过,“当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快速升温,世界经济秩序受到重创,国内结构转型任务仍然比较繁重。所以,持续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付出更加艰巨的努力。”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日前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

  继续加大宏观政策施策力度已经成为业内共识。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外部经贸环境变数骤然加大,无疑需要国内宏观政策加快对冲步伐,加大力度实施逆周期调节。这是本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作出重要政策部署的背景。”

  具体来看,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加力落实《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的政策措施”,具体部署涉及促消费扩内需、稳定外贸外资、稳定股市楼市等多个方面,并且强调要“提高落地效率,确保实施效果”。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体现了系统施策和精准施策的特点。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系列稳经济的举措中,此次国务院会议就稳就业作出重要部署。

  实际上,近段时间以来,央地已经联合打出“组合拳”精准施策,千方百计广开就业门路。“当前,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但就业规模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稳就业工作要进一步精准施力,高校、企业、政府要多方协同加强就业公共服务。”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张占武表示。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是破解‘有活没人干’与‘有人没活干’结构性矛盾的关键措施。”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副教授、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主任张成刚表示,职业技能培训能够帮助劳动者掌握市场急需的专业技能,提高其就业竞争力与适应性,使其能够胜任“有活没人干”的岗位需求,支持劳动者技能就业、技能增收。

  此外,此次会议特别提出“扩大以工代赈等支持”。在张成刚看来,以工代赈是从用工需求侧出发扩大就业。“以工代赈一方面改善了农村、欠发达地区等的基础条件,另一方面在提供收入保障的同时,维护劳动者尊严,促进其积极融入社会生产。”张成刚说。

  一系列部署中,促消费扩内需仍是重中之重。展望未来,王青表示,除了加快推进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外,不排除各地进一步加大促消费支持范围,将更多普通消费品和服务消费纳入进来的可能,以有效应对可能出现的“出口转内销”需求。

  野村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认为,相关部门可考虑耐用品消费之外的消费刺激政策,对服务消费的刺激具备一定潜力。

  此次会议也明确提出“要持续稳定股市,持续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实际上,外部经贸环境急剧变化的背景下,今年稳楼市的迫切性显著上升。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表示,“持续推动”这个词,意味着二季度政策还要加力,助推房地产在现有市场基础上进一步向好发展。

  陆挺认为,目前,部分一线城市、热点城市的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态势显现,但是还难言全国范围内市场的企稳复苏。陆挺说,可以进一步加快保交房和土地收储的政策进度。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建议,下一步,一方面要在土地规划报建配套等方面给予更多优惠政策,鼓励开发商提供品质又好、价格又适宜的好房子,让好房子覆盖更多人群。另一方面要加快促进二手房以旧换新,形成租赁和二手房之间的新市民由租转买、二手房和新房好房子之间的刚需和改善的循环。

2025-04-22 09:07:20
全国城市巡回招聘助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淮阴工学院,“职引未来——2025年全国城市巡回招聘江苏淮安站”活动吸引了不少应届毕业生前来求职应聘。

  现场共邀请了220家用人单位,提供了近5000个就业岗位,覆盖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行业领域,助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招聘会现场,不少学生手持简历,在各个招聘企业摊位咨询面试,寻找自己心仪的岗位。

2025-04-12 09:15:14
从春招市场看人工智能产业人才供需

       浙江杭州春季首场大规模线下人才招聘会,830家企业推出2.1万个岗位,半数聚焦人工智能算法、大模型研发;华东理工大学春季重点单位专场招聘会,前十号展位成了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的“热门求职走廊”……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不少用人单位“扩招”相关岗位。

  “人工智能+”为就业市场提供新机遇。当前,在就业市场活跃的人工智能岗位有哪些?反映出怎样的产业发展趋势?长期来看,人工智能产业哪些职业值得关注?近日,记者走进校园和产业应用一线采访。

 人工智能广泛落地,算法人才供需两旺

  宁夏吴忠利通区扁担沟中心学校,是当地智慧课堂创新实践应用项目试点校。智慧教室里,一堂语文课正在进行,学生们分组讨论,并通过平板电脑将答案上传系统。

  “27次问答,追问占比22%。”下课后,教师收到一份人工智能课堂报告,涵盖师生问答、课堂行为等,提醒其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方法。这份报告源自2000公里外的广东,由广州视睿电子科技公司研发的课堂智能反馈系统提供。

  “报告的生成离不开背后的算法工程师。”吴捷是广东工业大学硕士生,在视睿科技自然语言处理方向的算法工程师岗位实习。这段时间,他参与了课堂智能反馈系统的数据处理,以及大模型训练、评测工作。

  “系统搭载了教育大模型,我们对课堂环节进行多模态数据采集和分析,让系统准确捕捉师生问答等有效信息,反复学习这些数据。”吴捷说,与此同时,将教育教学理论转换为人工智能掌握的语言,训练其提出专业建议。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向更多场景延伸,“人工智能+”浪潮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工作与生活。“人工智能+教育”“人工智能+金融”“人工智能+医疗”……传统行业迎来智能化新机遇。

  以视睿科技为例,其主营的液晶显示主控板卡、交互智能平板等人工智能产品,广泛应用于家电、教育、企业服务等领域。“人工智能技术涉及研发、生产、服务全流程,需要大量算法人才。”公司首席技术官杨铭表示。

  在多地春招市场,算法工程师岗位供需两旺。招聘平台数据显示,今年春招,机器人算法工程师招聘同比增长超30%。从行业分布看,招聘机器人算法工程师最多的行业是人工智能。

  “一方面,要对现有大模型进行性能调优及工程化落地,通过技术创新降成本;另一方面,需突破具身智能、多模态融合等技术瓶颈。这些技术需求,带动了算法工程师等岗位的招聘需求。”杨铭说,“数理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只要具备一定的人工智能学习背景,我们就非常欢迎。”

 算力需求激发关键硬件发展潜力,为求职带来利好

  算力是人工智能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人工智能在各领域的快速应用发展,也增加了对高算力、高性能的人工智能加速器的需求,相关产品产量快速增长。

  “人工智能加速器是专门用来加速人工智能任务处理的硬件,能快速理解大量信息,帮助手机、电脑等设备完成以往难以高效解决的任务,比如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王旭航即将毕业,入职上海华为技术公司从事研发工作。

  “读博期间,我见证了人工智能从起步进入‘深思考’阶段,用户需求指数级增长。这让我们相关专业的学生在找工作时,选择面更宽了。”王旭航说,这几年明显感到人工智能加速器研发岗位的需求在增加,“我应聘的岗位今年还招了几名博士生和硕士生。”

  “在企业办公、工业互联网等场景中,高效部署人工智能加速器非常重要。我未来参与研发的主要涉及通信领域,通过设计专用的人工智能加速器提高运行效率。”王旭航介绍。

  根据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2024年我国智能算力规模同比增长74.1%。“这意味着人工智能加速器作为关键硬件,将有更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空间。”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教授张娅表示,对有志于投身这场科技革命的年轻人来说,正是抓住机遇的时候。

  这两年,张娅指导的一些学生也进入科技企业从事相关工作。“人工智能加速器设计和研发是跨学科的,不仅需要深厚的电子工程知识,还要对计算机体系结构、机器学习算法有较深刻理解。”张娅说,相关团队通常由软件工程师、硬件工程师和系统架构师等组成,“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很大,为学生求职带来利好。”

  采访中记者发现,有的地方积极布局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才同步推进,通过项目落地汇聚人才要素。多地在人工智能人才吸引和产业布局方面主动作为,以在人工智能产业竞争中赢得先机。

 建造维护“数字高速公路”,相关岗位增加

  “请规划最快的回家路线。”杭州一名车主坐进汽车,对着车内搭载的智能系统发出指令。几乎同一时间,车辆启动导航,根据实时交通信息选择最佳路径。要想语音指令快速响应,让系统迅速做出可靠判断,就需要数据传输更高效。

  数据,是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的“燃料”。通过海量数据的训练,大模型才能具备强大的泛化能力。近年来,数据科学家、分析师、工程师等,成为人工智能领域较受欢迎的岗位。与此同时,一些聚焦技术底座的职业,因其处于打基础、利长远的重要环节,也受到科技企业关注。

  浙江大学应届毕业生席少珂前不久通过校园招聘,收到阿里云智能集团的录用通知,岗位是网络技术高级开发工程师。“我报考的基础设施事业部负责为用户提供计算、存储、网络等基础云服务。”在她看来,这个岗位就是为人工智能世界建造和维护“数字高速公路”“超级计算工厂”。

  “大模型训练过程中,海量数据进出服务器。我们会研究设计更宽敞快速的数据通道,让训练速度更快、成本更低。”席少珂说,数据既要“跑得快”,还要“不迷路”。比如,当服务器宕机,数据传输需要自动切换路线,绕过“危险路段”。“我们的工作可以让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更高效、更稳定。”

  这类岗位需求为何增加?席少珂认为:首先,人工智能网络基础设施涉及硬件传输、协议设计、故障容错等多个细分领域,需要大量网络“匠人”各展所长。其次,技术底座一旦出问题,会影响用户安全、企业利益,这就要求每个技术细节极致打磨。最后,随着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网络技术必须同步升级,既要追赶现有技术,又要预研未来需求,需要更多人手参与快速迭代。

  据介绍,阿里巴巴集团已启动春季2026届实习生招聘。更加注重人工智能方向,相关岗位占比近五成;部分人工智能业务部门占比更高,在阿里云超80%。阿里云资深招聘总监曹彬介绍,公司涉及数据的岗位增多。比如多模态工程师,开发和优化支持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多模态数据的人工智能模型;再如合规专家,制定人工智能系统的数据隐私保护策略,确保技术应用符合法律法规。

  校园招聘中,人岗相适度如何?曹彬告诉记者,随着新岗位需求扩大,存在一定的人才结构性短缺。“从企业用人角度看,打好理论基础的同时,希望增加与应用场景相关的实践经历,人才培养与技术迭代同频共振。”

  面对产业发展“热度高”,专家表示,人才培养要“冷思考”。“行业对高层次、具备综合能力的人工智能人才有着较大需求。”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王亮表示,近年来高校人工智能专业的报考升温,但关键在于优化人才培养结构,注意质量的提升和人才的合理分布。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深入应用,不同层次和领域的人才需求会更加细分,高校在专业设置和课程设计上应更加注重人才的差异化培养,以适应不同产业方向的需求。

2025-04-07 15:04:09
上海春招现场:国企招聘进高校 就业服务到社区

       “你刚投了几份简历啦?”“3份了,和人事经理聊得还不错。”近日,记者走访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市黄浦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招聘会现场,感受“金三银四”招聘季的火热。

  “我们来到上海财经大学,招聘的岗位包括财务、营销、管理等,两个多小时的交流,收到了100多份简历。”老凤祥集团相关负责人说。当天,上海市黄浦区国资系统来到高校举行集体招聘会,现场气氛火热,不少企业的摊位前排起长队。

  上海市黄浦区国资系统来到上海财经大学招聘。新华社记者王辰阳 摄

  来自金融专业的应届毕业生丁可欣告诉记者,她找工作并没有局限在银行、券商等对口企业,还在寻找不同企业财经岗位的机会。“我想找一个有外派机会的工作,顺应企业出海发展的势头,趁着年轻多走走看看。”

  上海黄浦科创集团行政总监罗勇表示:“我们拿出科创、文创方向的热门岗位来招聘,想要吸引具有专业前沿能力的毕业生。”自3月21日“经典黄浦·智汇国企”春季招聘线上发布以来,招聘活动收到简历超过5万份,除了上海财经大学外,还会举办多场线下招聘,现场专人解读人才政策,并为高校毕业生提供简历修改、职业规划咨询等服务。

  近日,一场招聘会走进社区,助力“15分钟就业服务圈”建设。为残障人士挖掘合适的就业机会,给哺乳期的女性提供生育友好岗位,设置零工岗位专区……11家企业参与到这场招聘活动中,带来70余个岗位,同时还有15个零工岗位。

  在上海招聘会现场,专家为求职者提供职业指导。(受访者供图)

  “很多时候线上投简历没回应,能在线下和企业交流,感觉成功的概率大了不少。”刚投完简历的上海市民洪先生说。记者发现专场招聘会还成了“授课点”,专家与求职者交流面试技巧、讨论转行的路径、介绍就业市场的动态等。

  上海市黄浦区五里桥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社区将进一步做好应届毕业生、长期失业人员、退役军人等重点人群的就业创业服务,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提供专业、精准、全方位的公共服务。

2025-04-03 09:59:29
地址:大庆市龙凤区新科路12号
电话:0459-6617788
guoshengrz@163.com
版权所有:大庆市国盛人力资源管理有限公司 黑ICP备2022001849号 技术支持:海诚软件